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 >

摇篮曲教案

  • 教案
  • 2020-10-20 23:19
  • 语文派

摇篮曲教案

摇篮曲教案1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舒伯特和莫扎特的《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体会哄宝宝睡觉时的美好情感,了解国外优秀《摇篮曲》作品。

2.通过欣赏轻音乐曲《在钟表店里》,感受音乐描绘的各种钟表及钟表店里热闹的情景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体会钟表匠劳动时的欢快心情,领略世界描绘性标题音乐的杰作。

3.指导学生用安静、甜美的歌声,气息连贯地唱好《我的小宝宝》;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情绪热烈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并在集体表演中体会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感受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听、议议、玩玩、唱唱、演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形象,体会外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多元文化。

2.通过创编《咪咪摇篮曲》,指导学生学会用各种动作创造编摇篮,并用d、r、m或d、m、s创编简单的摇篮曲旋律,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3.指导学生用《吉达巴》、《恰恰恰》、《迪斯科》等不同节奏,随音乐自由做律动,进一步感受外国音乐艺术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1.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感知“do”、“re”,并唱准上行、下行音阶的唱名。

2.通过音乐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律动《叮咚圆舞曲》等来培养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与互相配合的能力。

第三单元

课时建议

第五课

建议用

4-5

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摇篮曲》;律动《多彩的摇篮》。

第二教时:玩《小猴造楼》,认识do 、re;日本儿童游戏《圆圈、方块和三角》。

第三教是:唱《我的小宝宝》;巩固do 、re两音。

第四教时:创《咪咪摇篮曲》;拓展——《摇篮曲》。

第六课

建议用

4-5

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欣赏《在钟表店里》;创编情景式表演。

第二教时:玩玩《小猴造楼》四;用《吉达巴》等节奏律动;《叮咚圆舞曲》。

第三教是:唱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巩固唱名;跳跳《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第四教时:创编音响故事《快乐的早晨》。

音乐乐园

建议用1-2教时

第三单元 外国小曲

第五课 听——摇篮曲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音乐形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四四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这首欣赏曲旋律平稳、优美、抒情。歌词亲切、感人,形象地描绘了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情景。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实现音乐欣赏目标,必须遵从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本课欣赏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从对《摇篮曲》形成初步印象——听出歌词大意、分清乐句——哼唱旋律与歌词——动一动表现乐曲——拓展。层层铺垫、步步加深,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1. 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2. 律动《多彩的摇篮》

3. 拓展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使学生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从而唤起对儿时的美好向往,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温暖,了解异国多元音乐文化。

2.让学生在听听、想想、议议、唱唱、玩玩的活动中,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指导学生学会用动作以及声音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3.通过拓展欣赏中外不同的《摇篮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摇篮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听着歌曲《摇啊摇》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导入

1.复习用上海方言朗读《摇啊摇》歌词

2.复习用上海方言演唱童谣《摇啊摇》

说明:

通过对上海童谣《摇啊摇》的复习,以旧带新。从回顾本土的《摇篮曲》自然地过渡到对外国《摇篮曲》的欣赏,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三、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一)初听

1.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说明:

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姿势,闭上眼睛来静静地欣赏,培养学生聆听的良好习惯。

2.说说感受

(二) 复听

1. 了解歌词内容

2. 听出乐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三)唱一唱

1.哼唱《摇篮曲》旋律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有感情地学唱《摇篮曲》

说明:

通过以上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四)动一动

1. 听着《摇篮曲》音乐分角色做做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2. 跟着音乐创设各种摇篮做做律动《多彩的摇篮》

3. 组合律动

说明:

在动的过程中,可创设情景:星星、月亮、晚风婆婆、花、草等,并结合《多彩的摇篮》自由创作各种摇篮造型,边哼唱边摇宝宝入睡,在身临其境中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四、拓展

1.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2.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书籍、传播媒体、音响资料、询问他人等途径来收集中外有关《摇篮曲》的文字或音响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中展示交流。

说明: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且激发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 加深对《摇篮曲》题材的理解,丰富有关《摇篮曲》的音乐知识,最终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欣赏课遵从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对每一次聆听都提出了恰当、明确的要求,教学铺垫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摇篮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形象,唤起了对儿时的美好遐想,理解了多元文化,并养成了的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动觉切入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来体会母亲哄宝宝睡觉时的心情和当时宝宝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用各种动作或道具来搭建摇篮进行《多彩的摇篮》的律动;再将两者结合起来,创设适宜的情境,进行组合表演。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摇篮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 顺利地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再现了月光下,慈爱的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动人情景。架起了与世界其他不同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了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摇篮曲教案2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激发并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 通过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 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曲,歌词真挚、朴实,表现了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和热爱母亲的纯真感情。歌曲为带扩充的单乐段结构,降E大调,2/4拍。歌曲旋律优美、安宁,节奏对比有序,可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表演。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课堂导入

1. 教师导语:同学们,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是,有一个词汇,不管哪种语言,发音都是一样的,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妈妈)

2. 教师:在人类的语言中,“妈妈”是最简单也是最神圣的词汇。妈妈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的同时也把最无私的情感──母爱,给予了我们。人们写了许多歌颂母亲的歌曲和乐曲,你们都听过哪些歌曲?

学生回答:《世上只有妈妈好》……

3. 播放《摇篮曲》,感受其音乐特点。

教师启发:谈谈你对“摇篮曲”的初步感受和体验?

学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感受。

(1)请你谈谈“摇篮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这些歌曲的速度比较慢,力度比较弱。

(2)听赏歌曲时,感受到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这些歌曲的情绪都很柔和、温馨。

(3)是谁为谁唱“摇篮曲”?

学生回答:是妈妈为孩子唱的歌曲。

4. 老师总结“摇篮曲”的特点:这些歌曲的速度比较慢,力度比较弱;歌曲的情绪都很柔和、温馨;是妈妈为孩子唱的歌曲。

二、欣赏《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欣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动画。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请说一说这首摇篮曲符合我们刚刚总结的摇篮曲的共同特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是我为妈妈唱的摇篮曲。妈妈为我操劳,所以我也要为妈妈唱一首摇篮曲,让她好好睡个觉,表达了我对妈妈的爱。

2.再次播放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作为背景,请学生自由读一读歌词。

3.第三次播放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欣赏并请学生谈谈这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在演唱方法上和我们以前欣赏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

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在歌曲演唱的音色上作比较。

学生可能回答:这首歌曲演唱者的声音亲切、自然、甜美,表达了我对妈妈的爱。

4.教师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小蚂蚁》。

学生通过欣赏、听辨、对比,小组讨论谈谈感受,进而学生了解到了“摇篮曲”的特点。

5.请学生跟随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轻声唱一唱歌曲。

教师提示:演唱时注意歌唱的位置高,声音轻柔、甜美。

6.根据歌曲内容分组为歌曲设计几个表演动作。

7.《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歌表演。

三、课堂小结

我们都爱自己的母亲,有时只是不知如何表达。其实,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问候的话语就可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情感,把妈妈和我们的心贴得更紧。同学们,让我们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去回报他们给予我们的关爱。

摇篮曲教案3

设计意图: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借助音乐欣赏《摇篮曲》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通过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通道,如:唱歌、表演、绘画等相互的运用、融合,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

活动目标:

1. 知道摇篮曲是东北民歌。通过欣赏能听出歌曲的内容,进行母爱教育。

2. 通过对歌曲的感受,能说出歌曲的性质(优美、缓慢)。知道这是妈妈摇宝宝睡觉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教育活动音乐磁带。

2. 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3. 表现歌词内容的图片3幅。

4. 幼儿人手一个娃娃和一块小毛巾。

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难点: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活动过程:

(一)感受《进行曲》

1、幼儿听音乐《学做解放军》排队、踏步走进教室坐好。

2、 让幼儿自己说说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自由发言,老师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

3、 教师小结《进行曲》的性质和特点(欢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体动作体验、感受

用宝宝哭的声音引出《摇篮曲》。老师告诉幼儿:“刚才的《进行曲》力度太强了,把宝宝吵醒了,请小朋友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哄宝宝不哭。”幼儿自由回答(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每当幼儿想出一种办法,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办法时,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夸奖孩子并和其他幼儿一起用动作体验摇一摇、抱一抱、亲一亲、拍一拍等,体验后让幼儿说说感觉(轻轻地)。

(三)感受《摇篮曲》

1. 老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我想给宝宝唱首歌,可是不知道这首曲子行不行,请大家帮我听一听。”欣赏第一遍〈摇篮曲〉,要求幼儿仔细倾听。

2. 欣赏完乐曲,组织幼儿说说感受(优美、缓慢)。老师:“这首曲子真美,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她放进卧室去吧。”老师边唱边做拍手、拍腿动作,让幼儿感受2拍子。操作完毕,让幼儿说说是几拍子乐曲?(2拍子);哪一拍强?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强、拍腿的一拍弱)顺势告诉幼儿2拍子强弱规律:强弱。

(四)结合〈摇篮曲〉深入进行肢体感受组织幼儿双手成摇篮状,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轻轻地、柔柔地)。

(五)运用倾听法,分段欣赏〈摇篮曲〉

1. 幼儿结合第一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一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2. 幼儿结合第二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二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3. 幼儿结合第三幅图片欣赏乐曲第三段,说说歌词内容,老师总结后再为幼儿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词(帮助幼儿加深和理解词意)。

4. 为幼儿解释歌词中难以理解的词,如:“娘”。(过去的年代,把妈妈叫做“娘”)。

5. 老师可着重讲解第二段歌词,让幼儿说说长大后自己的愿望是什麽?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表扬幼儿有志气)。

6. 老师把歌曲整体为幼儿演唱一遍。

(六)介绍歌曲出处(是一首东北民歌,是妈妈摇宝宝时唱的歌,要慢而轻地唱)。

(七)进行母爱教育

1. 老师:“在我们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是谁哄我们睡觉的?”幼儿集体回答(妈妈、爸爸)。向幼儿进行母爱教育: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烦爸爸、妈妈。

2. 鼓励幼儿回家用一个动作来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如:亲一下、抱一下、搂一下等),也可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八)补充加深活动

1) 把课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自己放乐曲,自己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 以〈宝宝的摇篮〉为主题,设计几个小栏目,让幼儿描述、绘画,加深亲子之情。

摇篮曲教案4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能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等过程中“饺子”的不同造型。

2、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擀面皮、包饺子、煮饺子

难点

在韵律活动中合拍的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已有知识经验,图片,《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哇!是一盘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呀!”

你们吃过饺子吗?那有誰知道做饺子的过程是怎样的?

(擀饺子皮、包馅儿、煮饺子)。

二、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喜洋洋》曲子。

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讲的就是做饺子的事情。

1,听听有几段,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

曲子是ABA的形式,第三段和哪段是一样的?

三、分别学习三段曲子的动作及创编。

1,把自己变成一个小面团,把自己身体部位和饺子一样杆的薄薄的。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2,饺子皮变薄了后,张开饺子要包馅儿。

(张开饺子皮,包起来)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幼儿集体学习。

多表扬,有创意的,和别人动作不一样的小朋友。

3,饺子包好了还要。。(煮)

饺子在锅里煮的时候好像在干什么呢?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游泳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先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跳舞的饺子,幼儿集体学习。

如果老师倒一碗冷水进去,会怎么样?

四、播放歌曲完整表演创编的舞蹈进行游戏。

请幼儿牵手,围成一个小锅子。

不能黏在一起,饺子会破掉、(声明纪律)

破了的饺子,老师会把它捞起来放回碗里。

五、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和其它好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做饺子。

摇篮曲教案5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

摇篮曲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的安静、温柔,能够在摇篮曲的情境中轻轻地哄宝宝睡觉。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布制玩具,一个摇篮。

2.《摇篮曲》、《黑猫警长》主题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是我的小娃娃。咦,小娃娃在说话:我要睡觉!我要睡觉!

师:小宝宝有点累了,要睡觉了。你们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入睡的呢?(幼儿讲述并模仿)

师:刚刚有小朋友说爸爸妈妈是让他们听音乐入睡的,那我们今天也来试试用这个方法来哄娃娃睡觉吧

2.选择欣赏乐曲,通过比较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1)播放两段不同的音乐,供幼儿选择。

老师这里有两首好听的乐曲,选哪一首呢?

(2)播放幼儿选择的音乐。

师:听一听这首乐曲合适吗?为什么?(根据幼儿的选择放乐曲。)

师:我们再听一听另外一首怎么样?

师:我们应该选哪一个呢?

3.创设情景,完整欣赏乐曲。

师:好的,让我们就选这首安静、优美的摇篮曲给宝宝听吧。

教师抱娃娃进行表现,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4.根据幼儿讲述的感受,老师介绍摇篮曲的特点。

师:听了这首乐曲娃娃已经快睡着了。为什么娃娃听了这首乐曲就安静了,想睡觉了?

小结:这种很优美,很安静地音乐叫摇篮曲,摇篮曲是专门哄宝宝睡觉的曲子,你们小的时候,妈妈一定也唱着摇篮曲哄你们睡觉的。

5.幼儿跟音乐展开联想,进行表现。

师:在你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唱着歌哄你们入睡的。今天,我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宝宝入睡吧。你们的宝宝都在小床上等你们呢。

宝宝们都睡着了吗?嘘,不要吵醒她们,轻轻把娃娃放到床上去,帮他们盖好被子吧。爸爸妈妈们都去外面吧,让宝宝好好睡觉吧。

活动后研讨: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摇篮曲教案7

一、目的:1、通过图谱教学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唱准弱拍起唱的歌曲,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优美的特点。

二、准备:1、花园情景图一张,节奏谱若干,图谱一张;

2、录音机一架 ,磁带一盒,钢琴一架。

三、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律动《新疆舞》入室

2、发声练习《逛公园》,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

3、节奏练习:

我 的 花 园 种 满 了 什 么 ? ( 鲜 花 )

0/ /0/

——————

0X / X XX X/X0

——————

这 里 有 什 么 颜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X /XXX /X 0

————

那 里 有 什么 颜 色 的 话 ? ( 红 花 )

0 / / 0/

—— ————

0 X /X X X X/ X0

—— ————

(二)结合图谱,理解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2、师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现歌曲清新、优美、舒畅的特点。

3、提问:听了刚才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幼儿完整跟读。

2、分句朗诵并根据歌词用体态节奏表示。

3、幼儿根据图谱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按旋律朗诵歌词。

2、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认识图谱中“”(连贯)“”(放声唱)“”(弱拍起唱)的符号。

4 、重点练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导幼儿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帮助掌握并唱准音。

5、幼儿练唱,采用合唱、轮唱、分组唱、个别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五)幼儿复习舞蹈《拾豆豆》。

(六)律动《兔子舞》出室。

大班音乐《放风筝》公开课教案

摇篮曲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摇篮曲

2.课件:哭声

3.布娃娃每人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娃娃哭声。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小娃娃为什么要哭呢?

她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

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

《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

(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

(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

《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教师:如果让你来哄娃娃睡觉,你想用什么动作呢?

(引导幼儿尝试做各种哄娃娃的动作。)

老师发现幼儿园有很多娃娃没有爸爸、妈妈,谁来当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教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教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床”(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

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

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

(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

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摇篮曲教案9

教学目的:

通过倾听音乐感受摇篮曲轻柔、缓慢的旋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摇篮曲的性质,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教学准备:

创编一段舞蹈,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摇篮曲教案10

活动名称:

《摇篮曲》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安静、舒缓的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引导幼儿体会歌词含义,感受音乐的优美。

3.借助音乐情景展开想象,引导幼儿体验放松、倾听、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幻灯片、娃娃、场地。

活动过程:

一、

感受音乐《进行曲》。

1、听音乐《小小解放军》踏步进入教室坐好。

2、说一说,听过这首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

体验音乐。

播放宝宝哭声,请幼儿一起做摇一摇、搂一搂、亲一亲的动作体验音乐的轻柔感受。

三、

感受《摇篮曲》。

倾听音乐第一遍,教师提问:“听过音乐之后的感受。”教唱歌曲,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复习歌曲,幼儿随音乐歌唱歌曲。

四、

感受体验。

1、教师和幼儿一同《摇篮曲》的曲式风格特点。

2、放松、倾听、欣赏乐曲。

猜你喜欢